PS教程:德国汉堡包风格的文字制作教程   (‾◡◝)

PS教程:德国汉堡包风格的文字制作教程 (‾◡◝)

4、选择菜单栏中的“编辑”“消褪晶格化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消褪”对话框中设置不透明度为45%,按“Ctrl+I”键,将文字与背景色反相设置。
5、将背景层设置为当前层并填充白色,然后按“Alt+Ctrl+5”键,载入“001副本”通道的选区。为选区填充黑色,取消选区,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模糊”“高斯模糊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高斯模糊”对话框中设置半径为“14”,文字效果如图03。

图03高斯模糊

6、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风格化”“浮雕效果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浮雕效果”对话框中设置角度为“135”,高度为“12”,数量为“150”,文字效果如图04。

图04浮雕效果
7、按“Alt+Ctrl+5”键,载入“001副本”通道的选区,再按“Alt+Ctrl+D”键,在弹出的“羽化选区”对话框中,将羽化半径参数设置为6。
8、按“Shift+Ctrl+I”键反选选区填充黑色。选择菜单栏中的“编辑”“消褪填充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消褪”对话框中,将不透明度设置为50%,取消选区,画面效果如图05。

图05消褪填充

9、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素描”“铬黄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铬黄渐变”对话框中设置细节为“4”,平滑度为“8”。
10、按“Shift+Ctrl+F”键,在弹出的“消褪”对话框中将不透明度设置为8%,画面效果如图06。

图06将不透明度设置为8%
11、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艺术效果”“海绵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海绵”对话框中设置画笔大小为“2”,清晰度为“12”,平滑度为“5”。按“Shift+Ctrl+F”键,在弹出的“消褪”对话框中将不透明度设置为20%文字效果如图07。

图07将不透明度设置为20%
12、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艺术效果”“干画笔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干画笔”对话框中设置画笔大小为“2”,画笔细节为“8”,纹理为“1”。按“Shift+Ctrl+F”键,在弹出的“消褪”对话框中将不透明度设置为15%文字效果如图08。

图08将不透明度设置为15%

13、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画笔描边”“墨水轮廓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墨水轮廓”对话框中设置描边长度为“4”,深色强度为“20”,光照强度为“10”。按“Shift+Ctrl+F”键,在弹出的“消褪”对话框中将不透明度设置为8%文字效果如图09。

图09将不透明度设置为8%
14、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素描”“网状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网状”对话框中设置浓度度为“12”,前景色阶为“20”,背景色阶为“10”。按“Shift+Ctrl+F”键,在弹出的“消褪”对话框中将不透明度设置为8%,模式设置为“正片叠底”,文字效果如图10。

图10模式设置为“正片叠底”
15、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扭曲”“扩散光亮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扩散光亮”对话框中设置粒度为“6”,发光量为“10”,清除数量为“15”。按“Shift+Ctrl+F”键,在弹出的“消褪”对话框中将不透明度设置为20%,模式设置为“正片叠底”,文字效果如图11。

图11扩散光亮

16、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杂色”“添加杂色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添加杂色”对话框中设置数量为“1.5”,高斯分布,单色。
17、新建图层1,将前景色和背景色设置为黑色和白色。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渲染”“云彩”命令,为图层1添加云彩效果。
18、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艺术效果”“干画笔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干画笔”对话框中设置画笔大小为“2”,画笔细节为“8”,纹理为“1”,连续3次按“Ctrl+F”键,重复执行“干画笔”命令,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艺术效果”“木刻”命令,弹出“木刻”对话框,设置色阶数为“5”,边缘简化度为“8”,边缘逼真度为“2”,画面效果如图12。

图12画面效果
19、将图层1的混合模式设置为“柔光”,不透明度为50%,然后将图层1合并到背景层中,画面效果如图13。

图13混合模式设置为“柔光”
20、新建图层1,并填充白色,然后载入“001副本”选区,选择菜单栏中的“选择”“修改”“收缩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收缩选区”对话框中设置收缩量为“6”,为其填充黑色,取消选区,将画面反相显示,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纹理”“染色玻璃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染色玻璃”对话框中设置单元格大小为“2”,边框粗细为“4”,光照强度为“0”,画面效果如图14。

图14染色玻璃

4、选择菜单栏中的“编辑”“消褪晶格化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消褪”对话框中设置不透明度为45%,按“Ctrl+I”键,将文字与背景色反相设置。
5、将背景层设置为当前层并填充白色,然后按“Alt+Ctrl+5”键,载入“001副本”通道的选区。为选区填充黑色,取消选区,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模糊”“高斯模糊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高斯模糊”对话框中设置半径为“14”,文字效果如图03。

图03高斯模糊

6、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风格化”“浮雕效果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浮雕效果”对话框中设置角度为“135”,高度为“12”,数量为“150”,文字效果如图04。

图04浮雕效果
7、按“Alt+Ctrl+5”键,载入“001副本”通道的选区,再按“Alt+Ctrl+D”键,在弹出的“羽化选区”对话框中,将羽化半径参数设置为6。
8、按“Shift+Ctrl+I”键反选选区填充黑色。选择菜单栏中的“编辑”“消褪填充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消褪”对话框中,将不透明度设置为50%,取消选区,画面效果如图05。

图05消褪填充

9、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素描”“铬黄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铬黄渐变”对话框中设置细节为“4”,平滑度为“8”。
10、按“Shift+Ctrl+F”键,在弹出的“消褪”对话框中将不透明度设置为8%,画面效果如图06。

图06将不透明度设置为8%
11、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艺术效果”“海绵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海绵”对话框中设置画笔大小为“2”,清晰度为“12”,平滑度为“5”。按“Shift+Ctrl+F”键,在弹出的“消褪”对话框中将不透明度设置为20%文字效果如图07。

图07将不透明度设置为20%
12、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艺术效果”“干画笔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干画笔”对话框中设置画笔大小为“2”,画笔细节为“8”,纹理为“1”。按“Shift+Ctrl+F”键,在弹出的“消褪”对话框中将不透明度设置为15%文字效果如图08。

图08将不透明度设置为15%

13、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画笔描边”“墨水轮廓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墨水轮廓”对话框中设置描边长度为“4”,深色强度为“20”,光照强度为“10”。按“Shift+Ctrl+F”键,在弹出的“消褪”对话框中将不透明度设置为8%文字效果如图09。

图09将不透明度设置为8%
14、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素描”“网状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网状”对话框中设置浓度度为“12”,前景色阶为“20”,背景色阶为“10”。按“Shift+Ctrl+F”键,在弹出的“消褪”对话框中将不透明度设置为8%,模式设置为“正片叠底”,文字效果如图10。

图10模式设置为“正片叠底”
15、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扭曲”“扩散光亮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扩散光亮”对话框中设置粒度为“6”,发光量为“10”,清除数量为“15”。按“Shift+Ctrl+F”键,在弹出的“消褪”对话框中将不透明度设置为20%,模式设置为“正片叠底”,文字效果如图11。

图11扩散光亮

16、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杂色”“添加杂色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添加杂色”对话框中设置数量为“1.5”,高斯分布,单色。
17、新建图层1,将前景色和背景色设置为黑色和白色。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渲染”“云彩”命令,为图层1添加云彩效果。
18、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艺术效果”“干画笔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干画笔”对话框中设置画笔大小为“2”,画笔细节为“8”,纹理为“1”,连续3次按“Ctrl+F”键,重复执行“干画笔”命令,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艺术效果”“木刻”命令,弹出“木刻”对话框,设置色阶数为“5”,边缘简化度为“8”,边缘逼真度为“2”,画面效果如图12。

图12画面效果
19、将图层1的混合模式设置为“柔光”,不透明度为50%,然后将图层1合并到背景层中,画面效果如图13。

图13混合模式设置为“柔光”
20、新建图层1,并填充白色,然后载入“001副本”选区,选择菜单栏中的“选择”“修改”“收缩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收缩选区”对话框中设置收缩量为“6”,为其填充黑色,取消选区,将画面反相显示,选择菜单栏中的“滤镜”“纹理”“染色玻璃”命令,在弹出的“染色玻璃”对话框中设置单元格大小为“2”,边框粗细为“4”,光照强度为“0”,画面效果如图14。

图14染色玻璃

分享到 :
相关推荐